基本原则: 谁生产谁销毁
这个是用来解决责任权的问题,例如你的方法接收一个InputStream作为参数,通常就不应该在方法内去关闭它,而由客户端代码去处理。如果要关闭,通常应该在方法签名上明确说明,具体样例参考commons-io的IOUtils类。
还有另外一个例子,就是经常使用的Servlet的输入输出流,根据这个原则,也是不应该在代码中进行关闭的,这个工作是由Web容器负责的。
关闭的是什么?
java本身是带GC的,所以对象在消除引用之后,按正常是能够被回收的,那么为什么会有关闭操作?
这是为了回收系统资源,主要是端口(网络IO),文件句柄(输入输出)等,通常涉及的场景也是操作文件,网络操作、数据库应用等。对于类unix系统,所有东西都是抽象成文件的,所以可以通过lsof来观察。
为了更详细的说明这点,我们可以测试一下下面的代码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|
|
运行之后,通过losf或进程目录查看相关的文件句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:
1 2 3 4 5 |
|
如果有关闭操作的话,就会发现打开文件数一直都处于很低的位置。如果持续出现未关闭的情况,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超过系统限制,出现too many open files的错误。
如何确保关闭
关闭通常是调用close()方法来实现的,并且需要在finally来进行处理。另外,我们经常会遇到多个资源的关闭情况,因为IO库是采用修饰器模式的,所以基本原则是先关闭外层对象,再关闭内层对象,每个close调用都需要处理异常情况,例如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|
|
实践
- 上面的关闭处理的确是比较繁琐的,可以考虑进行封装或者直接使用IOUtils.closeQuietly方法,节约不少代码行。
- 自从JDK5之后,需要进行关闭处理的对象可以考虑实现java.io.Closeable接口。这个可以让资源关闭使用同一套代码。
JDK7改进及其他思路
在JDK7里,你只需要将资源定义在try()里,Java7就会在readLine抛异常时,自动关闭资源。 但是资源类必须实现java.lang.AutoCloseable接口,同时支持管理多个资源,释放次序与声明次序相反。
1 2 3 |
|
虽然感觉总是很繁琐,语法糖味道重,但比以前倒是进步不少了。 不过我们还是来看看Go中的做法,它提供了defer操作,用于在脱离方法作用域的时候自动调用,有点析构的味道。 看下面的示例:
1 2 3 4 5 6 7 8 |
|